银行不良贷款上半年增466亿 江浙鲁成“重灾区”
2013-08-14
8月14日,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14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78%,增速较一季度末回落逾3%;负债总额达1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6%,增速较一季度末回落逾3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回落3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上半年经济低迷和6月 “钱荒”影响。
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为7531亿元,同比增长13.8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395亿元,较一季度增长130亿元;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末不良贷款率为0.96%,与一季度末持平。
从各类商业银行二季度不良贷率看,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最高,为1.63%,但是环比却下降了0.1个百分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专家表示,从数据来看,上半年银行金融数据还算平稳,农村商业银行整体规模小,数量少,偶发性比较高,二季度不良率下降较多或与国家政策有关。
此外,近日从一些地方银监局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机构数据了解到,江浙鲁地区的新增不良贷款占全国新增不良贷款60%以上。
农商行不良率环比下降较多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395亿元,较一季度增长130亿元。其中,次级类贷款2335亿元,可依类贷款2413亿元,损失类贷款648亿元;大型商业银行3241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896亿元,城市商业银行454亿元,农村商业银行612亿元,外资银行62亿元。
从不良贷款率来看,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6%。贷款损失准备15781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41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92.50%,较一季度末增长0.55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截至二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依次为0.97%、0.80%、0.86%、1.63%和0.60%。
以上各银行不良贷款率中,仅农村商业银行二季度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
据了解,农村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业所占比重比较小,在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加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率却环比下降较多,说明分母(贷款总额)增加了,这与国家政策有一定关系。日前出台的金融“国十条”便明确提出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然而,上述金融专家表示,农村商业银行规模小、数量少,偶发性因素比较多,不像大银行受宏观经济系统性影响较大。
江浙鲁三地新增不良占全国60%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不良贷款余额为46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记者近日还从浙江银监局统计的金融数据中发现,今年上半年,浙江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46亿元,其中比年初新增94.4亿元,占全国上半年新增不良贷款20%。
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上半年,包括浙江、江苏、山东三省的不良贷款余额已达2471亿元。这一数据已占全国不良贷款总量的45%左右,其中新增的310亿元,亦占全国新增总量的60%以上。
江浙地区不良贷款率持续攀高的原因,主要是钢贸、光伏等高风险行业比较集中,上述金融问题专家表示,“这些地方跑路企业多,也是不良贷款产生的重要原因。”
另外,不良贷款高发业与宏观经济及政策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GDP增长仅7.6%,增速并不快,某种程度来讲经济有复苏但力度比较小,宏观经济不活跃,企业盈利情况不好,对其还款势必造成影响:同时产能过剩行业受政策影响,盈利受到牵制,对还款也产生不利影响。”上述金融专家表示。(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