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督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14-07-1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强调要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国务院6月6日发出通知,部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从6月25到7月5日,国务院8路督查组,其中4路督查组到地方,其余4个督查组到部委和相关单位。分别对16个省(区、市)、27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督查。
督查组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各项政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部分政策落实环节多、进度慢,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布置轻落实,存在推诿扯皮现象。比如国家尽管多次出台为小微企业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但是各地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仍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同新曾在7月14日向李克强总理反映,作为央企,公司目前的贷款利息费用比去年增加了3.3%。但从多份督查报告中看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更加普遍,问题更为突出。
浙江温州市一些民营企业向国务院督查组反映,一些银行贷款期限从一年缩短到6个月,审批时间却从原来10天左右延长到一个月;而且,每次都要求企业“还旧借新”,即企业为了从银行获得一年贷款,需要拆借两个月的高利贷作为“过桥”资金。
湖北襄阳市市长曾向督查组反映, 1-5月,襄阳全市新增贷款增幅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新增贷款仅占全市新增贷款的12.6%;只有约50%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综合成本约为16%。
温州也类似,业绩较好的企业融资成本平均上升15%-20%;而业绩相对差些的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更多,达到20%-30%;部分企业利润还抵不上银行利息。温州全市2014年一季度新增贷款不到全省的1%,银行惜贷现象普遍。
银行融资渠道不通,小微企业只好转向民间借贷,导致局部地区金融风险逐渐显现。在企业较为活跃的东部省份,企业间相互担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等问题比较严重,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造成一批企业陷入担保圈风险。
督查报告显示,1-5月,浙江存在风险企业557家,同比增长了345家,涉及银行贷款348亿元,同比上涨1.35倍,银行业不良贷款“双升”趋势延续,且逐渐扩大。
常务会议强调,要在落实定向调控措施上持续发力,加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有关政策落实,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尽快见到实效。(本网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