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定向资金体内循环
2014-09-05
市场人士对三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信贷形势有些担忧。毕竟,7月信贷新增规模下降,尚未出炉的8月数据似乎也不乐观。
分析人士认为,定向降准以及此后推出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等一系列政策,表明相关部门对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但目前实际效果可能尚未达到预期。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走访浙江、江苏、广西和云南等地了解到,实体经济融资环境已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较普遍。这既有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也有经济增速下行期间小微企业等信贷需求收缩的因素。
定向资金“去哪儿”了
在定向降准政策所释放的数千亿元资金中,到底有多少流向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时了解到,有不少定向降准政策所释放的资金仍在商业银行的“户头”里。广西、云南等地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受制于合意贷款(即央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政策目标而确定的新投放贷款的最高限额)的安排,释放给我们的资金是不能放贷的。”业内人士称,合意贷款对地方城商行、农商行影响尤为明显,而这些银行往往是小微、三农信贷投放的“中坚力量”。
广西田东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其他地区不同,我们今年存款增长情况还不错。存贷比指标调整后,在账面上释放出不少流动性。但因为合意贷款的安排,对这些资金我们不能放也不敢放,因为要是打乱了安排好的额度和节奏,来年信贷额度就会减少。”
知情人士透露,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自然不能做“赔本买卖”。某些地方农信社就把账上的“闲钱”统一交给省联社,由省联社协调同业拆借、赚取利润,或是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通道业务,把资金投向房地产等领域。
一位农信社人士说:“对银行而言,虽然赚的不多,但基本等同于无风险收益。重要的是,每一分钱存款都要付利息,钱不‘转’起来我们怎么办?”
类似问题并非是“定向”之后才出现的。审计署此前发布的《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中央和地方财政存量资金闲置沉淀、金融领域部分资金出现脱实向虚倾向的问题。
据宏源证券统计,审计报告有4个市本级违反合同约定将108.62亿元债务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或其他项目建设等。跟踪审计8家银行贷款投放情况发现有3749.88亿元贷款通过同业合作、基金理财等类信贷业务投向国家限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房地产企业;有的企业通过贷款空转套利。
银行企业谁更“难”
多位银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达了今年完成监管部门小微贷款两个“不低于”的难度,还道出了自己的“难处”。目前小微企业订单量不足、开工量下降,导致有效信贷需求下降的情况客观存在。江浙地区银行业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你想投放贷款的企业不想贷,申请贷款的企业你又不敢贷。今年无论是什么企业,都出现订单增速放缓的情况,企业不再轻易扩大生产规模。为节约财务成本,今年甚至出现提前还贷的情况,7、8月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浙江泰隆银行监测的小微企业指数显示,目前小微企业整体信用状况处在下滑阶段,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大。具体而言,个体户信用状况得到改善,小企业信用状况有所下降;小微企业财务状况有所下滑,企业经营稳定性略有下降,综合管理水平无明显改善迹象。
这从刚刚披露的上市银行半年报可窥一斑。上半年,绝大多数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呈“双升”态势,其中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幅超过20%。多家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下半年不良贷款压力依然巨大,不良贷款行业多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小微企业等领域。银行业人士预计,未来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将趋谨慎。
企业主们更是“苦不堪言”。上海一家小型科技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这种科技型企业主要就是技术,没有房产、厂房这种抵押物,贷款特别费劲。前阵子我接到一笔订单,需要贷500万元启动资金。基准利率上浮30%也就算了,但在申请贷款过程中,客户经理说贷款额度紧张,贷500万元需先存500万元。我只好先从高利贷那借500万元存进银行,光利息就好几万。”
如果说江浙等东部发达省份小微企业主们“门路多”,那么中西部地区多数小微企业只能紧抱银行“大腿”了。在中西部多个省份,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尽管没有所谓的“业务咨询费”、“财务顾问费”,但贷款利率动辄就上浮70%、80%,有的甚至直接上浮100%。
尽管“各有难处”,但在有关部门力促之下,目前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已大为改善。缺少抵押物一直是小微企业贷款难主因之一,因此,多地银监部门与地方政府沟通,由地方财政支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撬动银行杠杆,加大对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小微企业的贴息力度。云南富滇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地方政府大力度贴息下,该行每年都有许多小微企业客户享受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贷款。
有关部门为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督促商业银行减免费用。比如,浙商银行近日宣布取消或减免20项服务收费项目,为小微企业减轻负担。此前,为贯彻《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该行已于7月31日取消小微企业资金监管手续费等16项收费项目。
滴灌如何防“跑偏”
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由于制度性因素造成的,不是单靠放松货币政策所能解决的。余永定所说的制度性原因,包括“加成率”过高、风险溢价上升、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吸金、信贷规模控制和75%贷存比风险监管指标、不对称的变相“金融自由化”、可贷资金需求缺乏利息率弹性等。
实际上,央行此前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其结构引导作用是辅助性的。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若长期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的真实性可能出现问题,市场决定资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准备金工具的统一性也会受到影响。中长期看,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信贷资源投向的优化,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根源还在于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加上银行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即便是流动性宽裕,也不愿意将资金投向收益低、风险管理成本高的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
多位专家认为,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首先,需要“把手还给市场”,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把信贷资源投放到真正有需要的、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领域中,迫使风险收益低下的企业退出市场,而非一味增加信贷投入。其次,要规范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收费行为,丰富贷款品种,运用循环贷款、分期还款、随借随还等方式,方便用贷,减轻利息负担和一次性还贷压力。再次,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公司、基金组织以及大公司集团所属财务公司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另外,引导地方政府转变思维,避免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占用银行信贷资源。(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