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微处呵护小微企业
2014-09-18
9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中倡导:“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一周后的17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昨天的会上,小微企业被界定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国务院还出台了6项新政策,从多方面体现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呵护。其实,从去年到今年,李克强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和支持,有目共睹。
7月25日,李克强与10位改革后新注册的小微企业主专题座谈,他说:不能让企业“跨过一栏还有一栏”。9月11日,李克强在天津融科大厦考察时笑着对媒体记者说,希望他们多为这些成长型小微企业做“广告”。昨天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又挥着手中的文件说,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政策落地。
其实,今年以来小微企业的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尤其是今年3月工商登记制度采取先照后证的改革后,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和“草根”创业的热情,新登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不过,企业数量的增长只能作为评估经济活力的一个指标,这些企业能否健康成长、发展,应受到特别关注。
有统计数据表明,欧洲、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竞争相对激烈,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在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尽管企业无论大小,生生死死都很正常,但企业活得长久还是更让人期待,这也是发达国家的经验。
诚如李克强所言,要想方设法让它们活得更长一些,让后续的创业大军能源源不断进来,“我们引燃了创业‘火种’,要使它越烧越旺。不仅要让企业‘生出来’,还要让它们‘活下去’、‘活得好’!”要实现这样的长远目标,既需要从大处入手,甚至顶层设计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也需要从小处着眼,在细微的地方体现出对小微企业的呵护。
一方面,小微企业没有大中型企业的财大气粗,通常不易扛住大麻烦、大问题,它们的社会资源、人脉都不会太充沛,在不少细微的问题上遇阻,就可能让小微企业遭遇灭顶之灾。比如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小微企业在政府机关办事遭遇特别的刁难,如果不说好话不送礼,哪怕是符合规定的事项也难以顺利办好。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生产灵活,船小好调头,只要有微薄的利润就能活下去,同时吸纳和带动就业。这就说明它们对税费敏感,只要在税费上予以适当的减免,就可能救活一批难以为继的小微企业。对于这个企业群体,政府的工作重点不宜是征税保证财政收入,而是保障就业。甚至可以说,对小微企业的态度就应该是“放水养鱼”,等它们成长为大中型企业再“剪羊毛”也不迟。
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对于小微企业的呵护就应该细处着眼,拦在它们面前的不会是大政策、大方针的问题。需要改革的可能是一点点一滴滴的小困难、小麻烦。我们注意到国务院此番新举措里就包含免除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的档案保管费,这看似极小的问题,却可能极大地影响毕业生就业意愿和创业情绪。
企业在这个方面享受了改革红利,但在另一个方面依然被束缚,最后成了“木桶效应”中的短板,这是让人尴尬的局面。要治理这些服务态度上的问题,以及补齐现实中的短板,还是需要在根子上进行改革,解决小微企业碰到的一个个具体而微的问题。在实践中,这些细微处的麻烦还存在不少,一些办事机构对于大中企业办事总可以特事特办、笑脸相迎,但是对于小微企业则往往脸难看、事难办。另外,还有一些改革举措没有全面落实,就像当前工商登记推行“先照后证”的改革,创业者领取营业执照已经非常方便,但各类“许可证”仍然存在障碍和门槛。
昨天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强调,政府下一步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激发它们的创造活力。我们相信,通过更加全面细致的改革、更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小微企业会在春天里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来源: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