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要巧“破壳”
2014-10-09
中国中小企业产融结合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上,业内专家就中小企业产融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1527.8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8%,个体工商户达到4564.1万户,增长了2.43%。作为我国企业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二季度,国内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第12个季度低于临界值100以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中小企业生产状况不佳。
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房西苑认为,面对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整体趋势,一些身处传统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因其实力弱、资金少势必会被淘汰出局。中小企业要想“活下来”,对自身的结构调整很必要,但由于缺少资金、技术、人才,其转型并不容易。
房西苑表示,转型升级的出路分为“上天”、“入地”和“出海”三条。“上天”即企业需要积极拥抱目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入地”是鼓励企业要“接地气”,把“根”扎到消费者当中,向服务业转型;“出海”则是指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可以去国外投资,寻求发展的契机。中小企业在实现较好转型的基础上,才会得到更多的融资机会。
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形态正在从“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转向“资本竞争”。但融资难题始终困扰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李子彬表示,今年以来,受经济形势影响中小企业库存压力增大,经营成本特别是财务成本上升,60%至70%接受调查的企业认为,目前融资成本压力较大,较往年有上升趋势,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明显缓解,金融体制改革需求迫切。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认为,当前资本的流向过于“趋利而为”,不愿冒风险。实际上,任何一家投资公司的投资理念都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那些不赚钱但前景好的企业同样能获得融资。在他看来,任何一笔投资都是审慎的,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给投资人提出了不少挑战。因此,在投资过程中,投资人偏向选择自己熟悉或能够把控的行业和企业。
对中小企业而言,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但融合需要过程,收益的当期性和风险的滞后性是融资过程中始终存在的矛盾。
对此,北京润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晏文胜认为,中小企业要从商业模式上审视自身,合理把控现金流,进行科学融资,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资金盈利不足的问题。否则,即使有大额资金流入,其发展也难以为继。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在全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完善的当下,他们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面对当前产融结合难题,中小企业该如何破局?
晏文胜认为,优质项目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投资人在投资时首先会从商业模式和所处的行业进行考察,目标企业起码要在5年之内有持续成长的空间。同时,企业的团队文化同样是投资人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融洽的、乐于分享的团队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企业吸纳金融资本才有发展后劲。对此,房西苑表示,金融资本要为产业资本服务,而产业资本如何吸引金融资本?他用鸡蛋做了形象的比喻,企业就像一只鸡蛋,这只鸡蛋如何破壳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从里向外的破壳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企业要解放思想、突破自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主动寻找到上升的出路,而由外力打破的“蛋壳”,则将面临“死掉”的风险。
在融资中,信息的对称同样不容忽视。陈玮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告诉记者,不少企业在融资时“信誓旦旦”,获得投资后却急于套现“卷款走人”,导致了不少投资人在向中小企业投资时格外的小心谨慎。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信息对称是关键因素,企业要以诚信为本,敢于“亮家底”,将自身的资产存量公开透明地展示给投资方。(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