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融资难题不能仅靠货币政策工具
2014-11-19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经对中国的产业升级产生了影响。近日有关专家表示,我国金融资源过度偏向国企,效率更高、产业升级动力更强的中小民企却得不到。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可缓解融资难题,但仅靠货币政策这一个工具基本无解。
金融资源应覆盖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处于不公平的境地,所有资源都向国有企业倾斜。贷款利率按照银行的基准利率上浮百分之二三是很正常的水平,银行还要额外收取融资服务费、咨询费,加上百分之二三的担保费,算下来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达到百分之二十多,就这样银行还不愿意把资金贷给他们,因为没有任何可抵押的担保物。”一位融资担保业人士对此表示。
据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武介绍,今年1月至8月,中国共有1482家非金融企业发行信用类债券3.15万亿元,其中民企有267家,合计发行了1781亿元的债券,仅仅占到公司债券总额的6%。这意味着94%的债券融资依然流向国企。
对此,陈志武呼吁,中国产业升级需要充分发挥中小民企的力量,而给予其需要的金融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企业融资难制约利率市场化
对于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金融行业来说,如何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未来改革的一大考验。其中,利率市场化被视作拯救中小企业于融资困境的一剂良方。
但在有关专家看来,着眼长远,利率放开确实会增加小企业资源获取的便利,使得各市场主体更加活跃,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利率放开后短期内的风险。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利率市场化对企业和银行来说短期内是有压力的。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必然带来借款利率的快速上升,与政府要求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方向相左。而银行会面临利差缩小的压力,来自银行的阻力较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也表示,如果让央行放松银根,货币政策更加宽松,喜欢贷款而且能够贷款的是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因为在国企和私企竞争之下,国企跟金融机构打交道会更有筹码,而且他们贷款不是要上新项目,而是要借新债还旧债。这样一来,希望中小企业有更好的融资条件的目的并没有实现。
中国银行(行情,问诊)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从另一个视角进行了解读:在目前约束机制比较弱的情况下,企业对利率不太敏感,过高的利率都敢借,从而带动整体利率水平的提高,使宏观经济面临比较大的问题。因此,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对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影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工具箱里要有更多政策工具
那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到底路在何方?
对此,何帆提出,需要工具箱里有更多的政策工具,哪怕有一些政策工具不是非常完善,是尝试性的,如税收改革、鼓励新的融资渠道等。
他进一步解释道,根据经济学原理,如果有一个政策目标,至少要有一个政策工具,有N个政策目标至少有N+1个政策工具,如果只有货币政策一个工具,想解决债务的问题、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经济增长慢的问题、结构改革的问题是不可能的,是无解的,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政策。
在他看来,政策与政策之间是互补的,以对中小企业的减税为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避税账做得不规范,无法提供担保所需的规范的账本。减免税之后,企业就可以更规范地来做会计报表,一方面直接降低了税收成本,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
BCG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魏杰鸿则从大数据的角度支招:为了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首先需要这些企业有很好的信用记录。“阿里巴巴说可以给一些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因为它们掌握这些企业的经营数据,比如卖了多少,库存是多少。但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没有数据支持,不知道企业之前的表现,就会很难作出决策。”
何帆对此表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金融业要主动出击,根据数据分析中小企业的真正需求,为其量身定做服务,才能摸索到融资难题的解决之道。(来源:证券日报)